查看原文
其他

“高铁霸座男”遭链式曝光,是他该付出的舆论代价 | 新京报快评

佘宗明 新京报评论 2018-08-29

一次霸座引发一场“链式曝光”,“高铁霸座男”的遭际,验证了那句被用烂了却不失道理的话:出来混,迟早是要还的。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a0764ij94cu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▲高铁“霸座”男子夜晚录道歉视频:深表悔恨和自责 并对当事人道歉。视频来源:新京报动新闻


文 | 佘宗明


以“站不起来”为由强占他人座位死活不让的“高铁霸座男”,这两天在舆论场大概真的“站不起来”了。霸占他人座位的他,如今也牢牢地霸占着热搜榜的“C位”。


将他推上“C位”的,不是他的视频道歉,而是他在高铁座位上作葛优瘫状的动图和不断被扒出的黑料。继其被扒出的韩国国光大学信息管理学科博士身份被证实后,他还被网友曝出:


在霸座事件后跟人微信聊天时炫耀“我又把一车人耍得团团转”;曾于2016年伪造房东委托书,把租来的房转手租给多名租客并拒不给房东交房租,以至于房东跟租客们将其扭送到派出所;其标注了身份的署名论文也被指抄袭……虽然仍待确证,但那些微信截图、身份照、委托书和租赁合同存照、论文对比图等,都增强了其可信度。


▲图片来源:@北京人不知道的北京事儿


除了这些,还有些目前看起来真实性存疑的爆料:如称他曾在社科院读研、工作;他曾发表题为《网络围观与网络公共领域法制建构》的论文……以至于受他牵连,因此被@的有关单位纷纷与之切割。



一次霸座引发一场“链式曝光”,唾弃声也随着黑料叠加而滚雪球式地增加,“高铁霸座男”的遭际,无疑验证了那句被用烂了却不失道理的话:出来混,迟早是要还的。


这里的“还”,不只是被追究法律责任,还有遭到“舆论义士”们的道德追惩;也未必是为某个舆论触点而还,还可能是为之前犯下的各种过错集中还债。


移动互联网时代,道德评判的显微镜,早就成了人们的内置瞳孔。很多时候,你在公共空间扔出一个贴着“奇葩行为举止”标签的木头,就是将自身摇身变成靶子,千万支质疑乃至唾骂之箭会从四面八方射过来。


网民还会“迂回打法”,揪出当事人360°里的“死角”去穷追不放:早前因在车祸现场露笑脸引质疑的“微笑局长”杨达才,就被网民扒出名表;“高校女教师刘伶利患癌遭开除”事件中,涉事院长因开除患癌教师被扒出荣誉注水、学历或不实,都是公众的围观制衡法。


拿该事件看,“高铁霸座男”引发刷屏的触点是强占座位——坐高铁与高学历合成的“高素质”画像与其低素质的行为,形成了极致反差。此事将他带入舆论视线后,也成了“搭车式起底”的导火索。最终舆论果报论也在其身上显现:他的损人之举激起众怒后,也将其拉到了聚光灯下,之前的丑事因此被扒出。这些事成了其人品佐证的同时,也逼着他为之前的不堪行为一次性埋单。


▲网络流传的高铁“霸座”男微信截图


而时下的道德谴责方式,早已不是街头坊间零散分布的道德口水,而是舆论场上批判箭头对准一物的同声共气景象,通常还会呈现出回音壁效应。


所以,在以往,对某些背离公德的行为,人们有时候只能诉诸“转发这个魏xx,你讨厌的人会遭雷劈”式的唾弃,很难形成真正的舆论高压。但如今,网民可将同向的舆论枪口合成迫击炮,在被唾弃、被挖坟、被揭老底的压力下,很多当事人很难再选择“拒绝三连”——拒绝承认、拒绝道歉、拒绝改正。“高铁霸座男”最终出来道歉,或许也源于舆论压力。


遭“链式曝光”,无疑是“高铁霸座男”理应付出的舆论代价,换个角度看,这也是网民以“破鼓万人捶”的方式给他敲响的警钟——“我劝你善良”,免得中了自己扣动扳机的“舆论评判之枪”。


□佘宗明(媒体人)


编辑:孟然   实习生:范娜娜   校对:王心


推荐阅读:

孩子几岁上小学,真没必要“一刀切”

就算有了养老机器人,子女们也得常回家看看

胡同给看老人子女留免费车位,很有人情味

限塑令10年,不妨学学欧洲这些最新经验

30亿条用户数据被窃取,运营商的责任“跑不了”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